●崇文总目卷五
○总集类上
共七十三部,计二千六百三十九卷。
〔鉴按:今核计实二千七百二十八卷。〕
楚词十七卷 王逸注。
文选三十卷 原释,吕延济注。(见天一阁钞本。)
文选六十卷 梁太子统编 原释,唐李善因五臣而自为注。(见东观余论。)
〔鉴按:黄长睿校正崇文总目云,按李善注在五臣前,此云因五臣而自为注,非是。〕
东汉文类三十卷 窦严编。
〔鉴按:旧本严讹作俨今校改,唐志亦作严。〕
上清文苑四十卷
〔鉴按:玉海引崇文目尚。〕
文苑英华一千卷 原释,宋白等奉诏撰,采前世诸儒杂著之文。(见文苑英华事始。)
文粹五十卷 姚铉编
〔鉴按:尘史及通考,宋志并一百卷,读书志及书录解题并作唐文粹,卷亦同,晁昭德云,铉采唐世文章分门编类,初为五十卷,后复增广之,今本亦作唐文粹一百卷,此作五十卷,盖初定之本。〕
唐德音录三十卷
灵仟集赋二卷
〔鉴按:宋志作赋集。〕
典丽赋集六十四卷 杨翱编。
〔鉴按:遂初堂书目,宋志并无集字。〕
两庙赞文一卷 原释,以下阙。(见天一阁钞本。)
〔鉴按:通志略云,太宗真宗御制文宣武成王赞,宋志两庙上有国子监三字,下无文字。〕
明良集五百卷 李虚己编。
〔鉴按:玉海云,明良集五百卷,崇文目在总集。〕
文馆词林弹事四卷 许敬宗编。
〔鉴按:玉海引崇文目同。〕
唐登科文选五十卷 乐史编。
蜀国文英集八卷 刘赞编。
〔鉴按:宋志无集字。〕
名臣杂文二编
杂碑文六卷 陈勰编。
〔鉴按:唐志二十卷,通志略无杂字,亦作二十卷。〕
正元制敕书奏一卷
〔鉴按:贞作正,避仁宗嫌名,通志略不著撰人,正元作王元,误。〕
元和制集十卷
〔鉴按:宋志作制诰集,不著撰人。〕
唐旧制编录六卷 费乙编。
咸通后麻制一卷 毛文晏编。
〔鉴按:宋志无后字,疑别是一书。〕
王言曾最五卷 马文敏编。
〔鉴按:通志略十卷,宋志下有钞字。〕
拟状注制一卷
〔鉴按:通志略十卷,宋志注制下有集字。〕
东壁出言三卷 毛文晏编。
批答一卷 李绅撰。
〔鉴按:通志略上有唐字。〕
杂制诏集二十一卷 宋志不著撰人。
宣底八卷
〔鉴按:玉海云,唐故事中书舍人掌诏诰,皆写两本,一为底,一为宣,崇文目有宣底八卷,五代史云,读梁宣底,见敬季为崇政院使,宋志作朱梁宣。〕
玉堂遗范三十卷 李琪编。
两制珠玑二卷
〔鉴按:通志略一卷,不著撰人。〕
制集三卷 通志略不著撰人。
麻藁集三卷 通志略不著撰人。
〔鉴按:宋志上有后唐二字。〕
长兴制集四卷 宋志不著撰人。
显德制集一卷
〔鉴按:通志略集作诏,陈诗庭云,是书皆载显德中赐外国书诏,疑作集者,非。
李慎仪集二十卷
〔鉴按:集下疑脱制字,通志略与此同。〕
内制杂编十卷
〔鉴按:通志略制作外,不著撰人。〕
杂麻制十五卷 通志略不著撰人。
杂书诏一卷
奏议集二十卷 马总编。
〔鉴按:玉海云,名臣奏议集二十卷,崇文目同唐志三十卷。〕
唐名臣奏七卷 吴克编。
〔鉴按:玉海云,唐名臣奏十卷,崇文目七卷,唐志亦作十卷,宋志不著撰人。〕
谏书八十卷
〔鉴按:玉海云,张易纂谏书八十卷,崇文目同,通志略不著撰人。〕
唐谏静集十卷 赵元编。
〔鉴按:玉海引崇文目同,通志略,宋志并作赵元拱。〕
大唐直臣谏奏七卷 张易编。
〔鉴按:玉海引崇文目无大字。〕
奏议驳论一卷
〔鉴按:宋志上有唐字,不著撰人。〕
羽书三卷 臧嘉猷编。
续羽书六卷 宋志不著撰人。
〔鉴按:玉海引崇文目同。〕
总戎集十卷 沈常编。
〔鉴按:唐志三十卷,宋志又有顾临梁寿二书并十卷。〕
纵横集二十卷 李纬编。
止戈书五十卷 赵化基撰。
〔鉴按:玉海引崇文目同。〕
王绍颜军书十卷
论苑十卷 杨协编。
〔鉴按:宋志别有十卷,杨征编。〕
元和制策三卷 元稹、独孤郁、白居易撰。
〔鉴按:玉海引崇文目同。〕
古今类聚策苑十四卷 周仁瞻编。
五子策林十卷 许南容等五人撰。
〔鉴按:玉海引崇文目同。〕
礼部策十卷 白居易撰。
薛氏赋集九卷 薛珪撰。
唐吴英隽赋集七十卷 杨氏(名失)编。
〔鉴按:宋志作江文蔚唐吴英秀赋七十二卷。〕
赋苑二百卷 徐锴编。
赋选五卷 李鲁编,宋志不著撰人。
诸田甲赋一卷
杂赋一卷
广类赋二十五卷 宋志不著撰人。
类文赋集一卷
分史衡鉴十卷 徐德言编。
掌记略十五卷 李大华编。
〔鉴按:宋志五卷,通志略作唐太华集,下新堂记略止题云太华集,并脱李字。〕
新掌记略五卷 李大华编。
〔鉴按:唐志、宋志并九卷。〕
续掌记略一卷 林逢编。
〔鉴按:唐志通志略并十卷,宋志十五卷。〕
管记苑十卷 张鉶编。
唐初表草一卷 颜师古、张九龄等撰。
〔鉴按:玉海引崇文目草作章,卷同,通志略二十卷。〕
类表五十卷 曹恩编。
咸通初表奏集一卷 宋志不著撰人。
杂表疏一卷
分门文集十卷
代耕心鉴甲乙判一卷
〔鉴按:以上原卷五十七。〕
○总集类下
共七十四部,计四百一十卷。
〔鉴按:今核计实七十二部,四百二十八卷。〕
续古今诗苑英华十卷 僧惠净编。
珠英学士集五卷 崔融编。
乐府集十卷 李寿昌编。
〔鉴按:宋志李作朱。〕
正声集三卷 孙季良编。
〔鉴按:宋志作孙翌。〕
南薰集三卷 窦常编。
箧中集一卷 元结编。
起予集五卷 曹恩编。
才调集十卷 韦谷编。
丽文集五卷 刘昭素编。
丽则集五卷 李吉甫编。
河岳英灵集一卷 殷璠编。
〔鉴按:宋志二卷,今本三卷。〕
唐诗类选二十卷 顾陶编。
〔鉴按:宋志作颜陶。〕
中兴间气集二卷 高仲武编。
元白三州唱和诗一卷 元稹、白居易、崔元亮撰。
丹阳集一卷 殷璠撰。
极元集一卷 姚合编。
〔鉴按:今本二卷。〕
又元集一卷 韦庄编。
〔鉴按:宋志三卷,又一卷作采元集。〕
江南续又元集十卷 刘吉编
拟元类集十卷 陈康图编。
垂风集十卷 张籍等撰。
搜玉集十卷 宋志不知名。
奇章集四卷
连璧诗集三十二卷 檀溪子道民编。
诗纂三卷 陈康图编。
临沂子观光集三卷 王谷编。
廖氏家集一卷 廖光图编。
玉台新咏十卷 徐陵编。
玉台后集十卷 李康成编。
〔鉴按:宋志作李康。〕
抒情集二卷 卢环编。
〔鉴按:宋志作卢环。〕
本事诗一卷 孟棨编。
王右军兰亭诗集一卷 王羲之编。
集贤院诗二卷 唐志不著撰人。
谢亭诗一卷 李逊编。
〔鉴按:旧本讹作诗亭,今校改,宋志有许孟容谢亭诗集。〕
宜阳录六卷 刘松编。
〔鉴按:诸家书目录并作集,宋志十卷。〕
留题惑山诗一卷
九华山录一卷 僧应物。
汉上题襟集十卷 段成式、温庭筠、余知古撰。
〔鉴按:宋志无集字。〕
断金集一卷 李逢吉,令狐楚撰。
刘白唱和集一卷 刘禹锡、白居易撰。
〔鉴按:通志略、宋志并三卷。〕
渐东联句集二卷 李逢吉、令狐楚撰。
〔鉴按:唐志句作唱,宋志一卷。〕
西昆酬唱集二卷 杨亿、钱维演、刘筠等撰。
续正声集五卷 王正范编 原释,以下俱阙。(见天一阁钞本。)
极元律诗例一卷
资吟集五卷 钟安礼编
正风集十卷 通志略不著撰人。
〔鉴按:旧本阙正字,今校补。〕
国风总类五十卷 王仁裕编。
名公攒绵集十二卷 段子昂编。
骚雅精英三卷 僧简微编。
备遗缀英二十卷 王承范编。
〔鉴按:旧本遗讹作道,今改正,宋志陈正图撰,掇英下有集字。〕
名贤绝句一卷 通志略不著撰人。
杂诗一卷
前辈题咏诗二卷 张为编,通志略不著撰人。
〔鉴按:宋志三卷,辈作贤。〕
中书省试咏题诗一卷 通志略不著撰人。
〔鉴按:东观余论校正崇文总目云,中书省试题咏诗,若集中纯载诗,即不可谓之诗笔,前通志略所注集唐中元以来中兴省试诗笔,即裴总目原释之文也,试字旧讹作诗,今校改。〕
杂题诗一卷
杂编类诗集二十卷
李涉诗一卷
五僧诗一卷
瑶池新咏二卷 蔡省风编。
道林寺诗二卷 袁皓编。
燕歌行一卷
虎邱题真娘墓诗一卷 刘禹锡等三十二人撰。
诸朝彦过顾况宅赋一卷
道途杂题诗一卷 通志略不著撰人。
李昉唱和诗一卷
庐山游览集二十卷 姜屿撰。
新安累政诗二卷 高德光编。
元和唱和集一卷
松陵集十卷 皮日休陆龟蒙撰。
应制赏花集十卷 通志略不著撰人。
翰林酬唱集一卷 王溥等撰。
瑞花诗赋一卷
〔鉴按:玉海引崇文目同。〕
〔又按:以上原卷五十八。〕
○别集类一
共九十九部,计一千一百三十六卷。
〔鉴按:玉海引崇文目别集九十九部,与此同,云始于董仲舒一集。〕
董仲舒集一卷
〔鉴按:旧唐志通志略并二卷。〕
蔡邕文集五卷
〔鉴按:旧唐志、唐志、通志略并二十卷,宋志、书录解题、通考并十卷,今存六卷。〕
陈琳文集九卷
〔鉴按:旧唐志、唐志、通志略、通考并十卷。〕
嵇康集十卷
〔鉴按:旧唐志、唐志、通志略、通考并十五卷。〕
阮步兵集十卷 阮籍撰。
〔鉴按:旧唐志、唐志并五卷,通志略十三卷。〕
刘琨集十卷
陆云集八卷
〔鉴按:旧唐志、唐志、书录解题、通考并十卷,通志略十二卷,今本十卷。〕
陶潜集十卷
〔鉴按:唐志、通志略并二十卷,今存八卷。〕
孔稚圭集十卷
〔鉴按:通志略、通考并一卷。〕
王融文集七卷
〔鉴按:旧唐志十卷,今存二卷。〕
谢元晖文集十卷 谢朓撰。
〔鉴按:书录解题、通考并五卷,通志略十二卷。〕
江淹集十卷
〔鉴按:通志略作后集,唐志作前集十卷后集十卷,今存四卷。〕
沈约集九卷
〔鉴按:通考十五卷,别集一卷,又九卷,旧唐志、唐志、通志略并一百卷。〕
吴均集十卷
〔鉴按:旧唐志、通志略并二十卷,唐志十卷,通考、宋志并三卷。〕
徐陵文集二卷
〔鉴按:旧唐志、通志略并三十卷。〕
唐太宗集一卷
〔鉴按:玉海引崇文目同,书录解题、通考并三卷,旧唐志三十卷、唐志、通志略并四十卷。〕
许恭宗集十卷
〔鉴按:旧唐志六十卷,唐志、通志略并八十卷,敬作恭,避翼祖讳。〕
东皋子集二卷 王绩撰。
〔鉴按:旧唐志、书录解题、通考并五卷,今存三卷,宋志续误作绩,又重出东皋集 略。〕
王勃文集三十卷
〔鉴按:通考二十卷。〕
盈川集二十卷 杨炯撰。
〔鉴按:旧唐志、唐志、通志路并三十卷,通考、宋志并二十卷,今存十卷,附录一卷。〕
唐照邻集十卷
〔鉴按:唐志通志略并二十卷,通考宋志十卷,今存七卷。〕
骆宾王集十卷
〔鉴按:今存四卷。〕
陈拾遗集十卷 陈子昂撰。
任希古文集十卷
宋之问集十卷
〔鉴按:今存二卷。〕
沈佺期集十卷
〔鉴按:通考五卷。〕
张九龄集二十卷
吴筠集五卷
〔鉴按:通考十卷。〕
符载文集十四卷
元子编十卷 元结撰。
王维文集十卷
萧颖士文集十卷
李华集二十卷
鲍防集五卷
〔鉴按:曾子固叙云,鲍溶诗集六卷,史馆书旧题云,鲍防集,崇文总目叙别集亦然。〕
贾至文集十卷
李翰林别集十卷 李白撰。
〔鉴按:书录解题三十卷,今本同。〕
杜甫集二十卷
〔鉴按:唐志、通志略并六十卷。〕
岑参集十卷
高适文集十卷
〔鉴按:唐志、通志略并二十卷。〕
常相文集三十卷 常兖撰。
杨炎文集一卷
〔鉴按:唐志、通志略并十卷。〕
梁肃文集二十卷
〔鉴按:通志略十卷。〕
欧阳詹集十卷
毗陵集二十卷 独孤及撰。
凤策联华三卷 顾云撰。
〔鉴按:玉海云,唐凤策联华,崇文目别集类。〕
皮日休文薮十卷
〔鉴按:宋志一卷,文薮作薮文,误。〕
集遗具录十卷 顾云撰。
孙樵经纬集三卷
〔鉴按:书录解题十卷,今本同。〕
刘绮庄集十卷
江南集十卷 李善夷撰。
〔鉴按:旧本脱江字,今校增。〕
张元安文集十卷
邱说文集十卷
〔鉴按:旧本邱讹作仰,今校改。〕
武后训记杂载十卷 原释,以下阙。(见天一阁钞本。)
王勃雕虫集一卷
〔鉴按:勃当作助。〕
幽忧子三卷 卢照邻撰。
崔融表集四卷
罗隐集二十卷
吴越掌记集三卷 罗隐撰。
苕川总载集十卷 顾云撰。
郑准渚宫文集十卷
王秉集五卷
〔鉴按:以上原卷五十九。〕
○别集类二
共一百一十三部,计一千四百六十四卷。
欧阳兖文集三卷
毛钦一文集三卷
〔鉴按:通考二卷,宋志无集字。〕
施肩吾集十卷
刘轲文一卷
陈黯文集三卷
景台编十卷 沈栖远撰。
张安石涪江集一卷
投知小录五卷 秦韬玉撰。
郑畋文集五卷
陈陶文集十卷
〔鉴按:通考二卷,唐志集作录。〕
一鸣集三十卷 司空图撰。
〔鉴按:今存十卷。〕
屠龙集五卷 熊皞撰。
金门集十卷 李琪撰。
巩湖编玩三卷 孙光宪撰。
范质文集三十卷
吕温集十卷
权文公集五十卷 权德舆撰。
〔鉴按:今存十卷。〕
冯宿文集一卷
韩愈集四十卷
〔鉴按:今本又有外集十卷。〕
柳子厚集三十卷 柳宗元撰。
〔鉴按:今本四十五卷,外集二卷,新编外集一卷。〕
白氏文集七十卷 白居易撰。
〔鉴按:今本七十二卷。〕
舒元舆文一卷
李观文集三卷
李翱文集一卷
〔鉴按:书录解题唐志并十卷,通考十八卷,今本十八卷。〕
穆员集九卷
孙逖文集二十卷
皇甫湜文集一卷
〔鉴按:唐志三卷,通考六卷,今本同。〕
会昌一品集二十卷 李德裕撰。
〔鉴按:李商隐撰,会昌一品集叙云,合诏诰奏议碑赞等凡一帙,一十五卷。〕
姑臧集五卷 李德裕撰,段令纬集。
〔鉴按:旧本阙臧字,今校补。〕
樊川集二十卷 杜牧撰。
李甘文一卷
丹阳集一卷
〔鉴按:东观余论校正崇文总目云,丹阳集已见总集,此重出,旧本阙阳字,今校补。〕
沈亚之集九卷
〔鉴按:通考十卷,今本十二卷。〕
刘三复文一卷
孙子文纂四十卷
孙邰文集四十卷
〔鉴按:通考一卷。〕
孙氏小集三卷 孙郃撰。
程晏集七卷
〔鉴按:通考一卷。〕
握兰集三卷 温庭筠撰。
金荃集十卷 温庭筠撰。
顾况文集十九卷
皮日休文集十卷
〔鉴按:疑即前文薮重出。〕
江东后集十卷
笠泽丛书三卷 陆龟家撰。
〔鉴按:今本四卷。〕
陶谷文集十卷
扈载文集二十卷
李至集四十卷
小畜集三十卷 王禹偁撰。
东观集十卷 原释,罗处约撰,淳化二年七月上之藏史馆。(见玉海艺文类。)
〔鉴按:玉海引崇文目同。〕
宋白文集一百卷
卢植曲肱集六卷
〔鉴按:通志略,宋志植并作稹。〕
种隐君小集二卷 种放撰。
河东先生集十五卷 柳开撰。
徐铉文集二十卷
李莹文集十卷
武夷集二十卷 杨亿撰。
册府应言十卷 刘筠撰。
杜光庭集三十卷
〔鉴按:唐志三卷。〕
声书十卷 沈颜撰。
〔鉴按:通考聱作赘,宋志作声。〕
解声书十五卷 沈颜撰。
〔鉴按:宋志无书字。〕
李煜集十卷
宋齐邱集四卷
成文幹梅岭集五卷
〔鉴按:旧本岭讹作顶,今校改。〕
孙晟文集五卷
〔鉴按:通考三卷,宋志一卷。〕
徐锴集十卷
从政文集三卷 原释,以下俱阙。(见天一阁钞本。)
段金纬文集五卷
齐夔集一卷
郑氏贻孙集四卷 诸家书目并不著撰人。
李善夷集一卷
〔鉴按:唐志十卷,疑即前江南集重出。〕
谭正夫集一卷
张友正杂编一卷
〔鉴按:编宋志作文〕
郑賨文集十卷
〔鉴按:旧本賨讹作宾,今校改。〕
陆鸾文一卷
秣陵子文集一卷 来择撰。
东平小集三卷 吕述撰。
甯苏集五卷 周慎辞撰。
沈尧文集五卷
罗襄集三卷
〔鉴按:通志略二卷,襄作兖。〕
袁浩文集一卷
雾居子十卷 黄璞撰。
陆扆集七卷
乐安公德文集五卷
邱光庭文集三卷
凤鸣集三卷 王超撰。
贾纬文集三十卷
崔拙文集二卷
梁震文集一卷
珠林集四卷 公乘亿撰。
一飞集一卷 张沈撰。
紫阁集十一卷 王仁裕撰。
〔鉴按:宋志五卷。〕
白沙集十卷 李愚撰。
李氏应历小集十卷 李澣撰。
李松杂文一卷
续草集十卷
演论集五十卷 知疑撰。
〔鉴按:宋志三十卷。〕
郦元集一卷
〔鉴按:元当作炎,东观余论校正崇文总目云,郦炎集当在前。〕
王仁裕乘辂集五卷
薛廷珪文集一卷
游艺集五十卷 和凝撰。
王博文集二十卷
赵上交文集二十卷
薛居正集二十卷
高锡集一卷
柳冕文集一卷
南卓文集一卷
文泉子十卷 刘蜕撰。
杨夔集五卷
杨夔冗书十卷
杨夔冗余集一卷
胥台集七卷 皮日休撰。
端撰集四十五卷 窦仪撰。
窦俨文集五十卷
鳌山集一卷
王氏文集二十卷
文懿集三十卷 郭贽撰。
西垣集四十卷 孙何撰。
文正集十卷 王旦撰。
张泊集五十卷
李昉集五十卷
朱昂文集三十卷
□□集二十卷
〔鉴按:二字原缺,无本可证。〕
刘寅文集一卷
鞠氏文集二十卷 鞠常撰。
浣花集二十卷 韦庄撰。
〔鉴按:宋志十卷。〕
王超洋源集二卷
要录十卷 杨九龄撰。
簪履编十卷 高锡撰。
〔鉴按:宋志七卷。〕
龙吟集三卷 冯涓撰。
长乐集一卷 冯涓撰。
游恭文集一卷
小东里集三卷 游恭撰。
〔鉴按:宋志无小字。〕
广东里集四十卷 游恭撰。
〔鉴按:宋志二十卷。〕
汤文圭登龙集十卷
周延禧百一汇二十卷
李煜集略十卷
〔鉴按:此条重出,多一略字,通志略同。〕
芸阁集十卷 郭昭度撰。
裴文集五卷
孟拱辰文集三卷
潘舍人文集二十卷 潘佑撰。
僧汇征集七卷
孙开物文集十六卷
遗荣集三卷
张琳文集十卷
徐果集八卷
东堂集三卷 窦梦证撰。
张琛文集三卷
宋严文集一卷
嘉喜集五十卷
〔鉴按:通志校雠略云,凡编书皆欲成类,取简而易晓,如文集之作甚多,唐人所作自是一类,宋朝人所作自是一类,但记姓名可也,何须一一言唐人撰,一一言宋朝人撰,然崇文之作所以为衍文者,不知其为几何,此非不达理也,著书之时,元不经心耳,鉴考崇文总目集类论说,今已无从得见,不知究竟一一标出与否,若姓名上标某代书目,体固宜然,郑渔仲不知其例,反执此说讥之,谬妄甚矣,且渔仲所撰,艺文略往往逐一标出,原不可谓之非是,但既以此讥总目,而于自撰之书仍复行之,更属矛盾。
又按:以上原卷六十,所录皆文集类,以下则专录诗集,考书录解题别集后,复有诗集类云凡无他文而独有诗,及虽有他文而诗集复独行者,别为一类,盖因此书之例也。〕
○别集类三
共七十六部,计三百二卷。
刘琨诗集十卷
鲍照诗集一卷
刘孝威诗一卷
陈后主集十卷
〔鉴按:通志略五十五卷。〕
李翰林集二十卷 李白撰。
杜工部小集六卷 杜甫撰,樊晃集。
高适诗一卷
李嘉祐诗一卷
姚合诗一卷
〔鉴按:今本十卷。〕
马戴诗一卷
〔鉴按:唐志戴作载。〕
王昌龄诗一卷
〔鉴按:通志略五卷,宋志十卷。〕
孟浩然诗三卷
〔鉴按:今本四卷。〕
韦应物诗一卷
〔鉴按:今本十卷。〕
王建诗二卷
钱起诗一卷
〔鉴按:今本十卷。〕
李端诗三卷
韩翃诗五卷
司空署诗二卷
武元衡诗一卷
元稹长庆集十卷
孟郊诗五卷
〔鉴按:今本十卷。〕
张籍诗七卷
〔鉴按:今本八卷。〕
玉川子诗一卷 卢仝撰。
刘宾客集外诗三卷 刘禹锡撰。
〔鉴按:书录解题三十卷外集十卷。〕
刘商诗集十卷
杨巨源诗一卷
任翻诗一卷
朱庆余诗一卷
王涯诗一卷
湄南集三卷 赵嘏撰。
李郢诗一卷
李义山诗三卷 李商隐撰。
刘德仁诗一卷
戴叔伦诗一卷
李频诗一卷
李群玉诗三卷
〔鉴按:今本又有后集三卷。〕
丁卯集三卷 许浑撰。
贾岛集十卷
元英先生诗集十卷 方千撰。
皮日休诗一卷
陆龟蒙诗十卷
高骈诗一卷
朱卜诗四卷
〔鉴按:唐志卜作朴。〕
李洞诗一卷
郑谷云台编三卷
津阳门诗一卷 郑嵎撰。
高蟾诗一卷
张祜诗一卷
于武陵诗一卷
薛逢诗十卷
薛能诗十卷
清塞诗集一卷
僧尚颜诗一卷
虚中诗一卷
僧修陆诗一卷
禅月诗三卷 僧贯休撰。
〔鉴按:今本二十五卷。〕
碧云集三卷
李季兰诗一卷
鲍防杂感诗一卷 原释,以下阙。(见天一阁钞本。)
百篇集一卷
李群玉后集五卷
贾岛小集三卷
行朝诗一卷
郑谷宜阳外集一卷
□□诗集五卷
僧自牧诗十卷
僧无愿诗一卷
僧处默诗一卷
僧智暹诗一卷
僧康白诗集十卷
咏刘子诗一卷 陆元皓撰。
白莲集十卷 僧齐己撰。
僧应之诗一卷
白莲外编十卷
天台山道士主父果诗一卷
〔鉴按:以上原卷六十一。〕
○别集类四
共一百一十八部,计三百五十一卷。
李峤杂咏诗十二卷
赵氏编年诗二卷
追昔游诗三卷 李绅撰。
〔鉴按:旧本缺昔字今校补。〕
汪遵咏史诗一卷
周昙咏史诗八卷
曹唐大游仙诗一卷
曹唐小游仙诗一卷
卢纶集十八卷
李山甫诗一卷
罗邺诗一卷
省题诗一卷
项斯诗一卷
周贺诗一卷
薛莹洞庭诗集一卷
朱澍诗集四卷
曾邺诗一卷
雍陶诗一卷
〔鉴按:唐志十卷〕
张碧謌行集二卷
周朴诗二卷
朱景元诗一卷
李远诗集一卷
刘希夷诗集四卷
聂夷中诗二卷
韩琮诗一卷
曹松诗三卷
刘驾诗一卷
张乔诗一卷
崔涂诗一卷
王谷诗集三卷
裴说诗二卷
张为诗一卷
雍裕之诗一卷
桂香诗一卷 乔舜撰。
邱光庭诗一卷
严郾诗二卷
耿湋集二卷
翁承赞诗一卷
刘威诗一卷
戎昱诗一卷
郑云叟诗三卷
张蠙诗一卷
卢纶诗十卷
杜荀鹤诗集一卷
韩偓诗一卷
甲乙集十卷 诸家书目并不著撰人。
褚载咏史诗三卷 原释,以下阙。(见天一阁钞本。)
疑讽谏集五卷
谢磻隐杂感诗二卷
〔鉴按:唐志磻作蟠。〕
纪遇诗七卷
金陵古迹诗四卷,李存撰。
颐山录诗一卷 陆希声撰。
诏程诗一卷 韦文化撰。
春山百韵诗一卷
罗源浩诗一卷
郑渥诗一卷
谭藏用诗一卷
〔鉴按:旧本缺用字,今校补,今本又有集外诗。〕
赵搏歌诗二卷
申唐诗三卷 崔道融撰。
陈光诗一卷
王德舆诗一卷
王驾诗六卷
潜阳杂题诗三卷 汤绪撰。
韦霭诗一卷
卢延让诗一卷
孟庭诗一卷
刘史诗一卷
吴仁壁诗一卷
姚郃诗一卷
政余集五卷 罗绍威撰。
韦庄幽居杂编一卷
〔鉴按:以上原卷六十二。〕
○别集类五
共四十二部,计一百二卷。
稽圣赋一卷 颜之推撰,李淳风注。
〔鉴按:书录解题三卷,之推孙师古注。〕
哀江南赋一卷 原释,王道珪注。(见天一阁钞本。)
哀江南赋一卷 原释,张廷秀注。(见天一阁钞本。)
〔鉴按:唐志、通志略并作廷芳。〕
海潮赋一卷 卢肇撰。
大统赋二卷 林绚撰,卢肇注,安裕重笺。
江都宫赋一卷 侯圭撰,杨守业注。
怀秦赋一卷 冯涓撰。
李德裕赋二卷
玉溪生赋一卷 李商隐撰。
李山甫赋三卷
〔鉴按:唐志二卷,通志略一卷。〕
探龙集一卷 徐寅撰。
高声诗一卷
孙光宪摘斋集二卷
王操诗一卷
沈彬诗二卷
江南李王诗一卷
冥搜集二十卷 殷文圭撰。
孙鲂诗三卷
李建勋诗二卷
江为诗一卷
钟山公集二十卷
浣花集二十卷
〔鉴按:此条与别集二重出。〕
章碣诗一卷
庄南杰歌诗一卷
孙该诗二卷
于濆古风一卷
王振诗一卷
来鹏诗集一卷
〔鉴按:东观余论鹏作朋云,崇文总目,蔡融、来朋皆唐人,见丹阳集,鉴捡此书,并无蔡融集,惟别集二及别集三有阙佚姓名二书,蔡融当即所阙中之一也。〕
通屈赋一卷 卢肇撰 原释,以下阙。(见天一阁钞本。)
大统赋六卷
愍征赋一卷 卢献卿撰。
大隐赋一卷 皇甫松撰。
吊梁郊赋一卷
数赋一卷 崔葆撰,王克昭注。
鲁史分门层赋二卷 崔昇撰。
大纪赋一卷 沈颜撰。
沃焦山赋一卷 通志略不著撰人。
陈诗庭云,沃下疑脱山字。
谢璧赋一卷
王翃赋一卷
宋言赋一卷
朱邺赋集三卷
〔鉴按:通志略一卷。〕
贾嵩赋三卷
薛逢赋集四卷
谢观赋八卷
蒋凝赋三卷
〔鉴按:通志略一卷。〕
公乘亿赋集十二卷
林嵩赋一卷
顾云赋一卷
陈汴赋一卷
〔鉴按:通志略汴作汀。〕
陆龟蒙赋六卷
罗隐赋一卷
桑杂翰赋二卷
乐朋龟赋一卷
徐寅赋一卷
体物集一卷 郭贲撰。
倪曙赋一卷
〔鉴按:通志略曙作晓,避英宗讳也,下同。〕
获藁三卷 倪曙撰。
邱旭赋一卷
江翰林赋集三卷 江之蔚撰。
丹台集三卷
张味道诗一卷
冯道诗十卷
彰武间吟一卷
赵晟金山诗一卷
钱昭度诗集一卷
策名集一卷
邱旭诗一卷
钱希白甲乙集一卷
张翼诗一卷
孟诸诗二十卷
倪明基诗一卷
章震诗十卷
廖凝诗七卷
冯彦己集一卷
季叔文诗一卷
郭鹏诗一卷
李明诗五卷
乡党斐然集五卷
刘昭禹诗一卷
廖邈诗二卷
廖融诗二卷
廖图诗二卷
蔡琨诗五卷
周汾诗三卷
咏高士诗一卷 诸家书目并不著撰人。
韦鼎诗一卷
卫单诗一卷
〔鉴按:以上原卷六十三。〕
○别集类六
共六十二部,计三百二十二卷。
凌烟阁功臣赞一卷 唐太宗撰。
才命论一卷 张鷟撰,郄昂注,一云张悦撰,潘询注。
魏文正公时务策五卷
策林十卷
刘贲策一卷
罗隐启事一卷
谗书五卷 罗隐撰。
罗隐谗书本三卷
陆贽制集二卷
长庆小集十卷 元稹撰。
玉堂集二十卷 独孤霖撰。
崔嘏制诰集十卷
郑畋玉堂集五卷
〔鉴按:别集二,有郑畋文集五卷,疑此条重出。〕
凤阁书词十卷 薛廷珪撰。
卢文度制集一卷
西掖雅言五卷 原释不著撰人名氏。(见玉海艺文类。)
〔鉴按:玉海引崇文目作西掖杂言。〕
承明集十卷 王禹偁撰。
陆贽翰苑集十卷
李绛论三卷
表奏集十卷
令狐楚章奏集二十卷
〔鉴按:通志略无章字,十卷。〕
李磎表疏一卷
王黄州奏议三卷
曲台奏议集二十卷 陈致雍撰。
霸国箴一卷 李靖撰 原释,以下俱阙。(见天一阁钞本。)
〔鉴按:旧本霸讹作羁,今校改。〕
舟中纂序五卷 王勃撰。
实图赞一卷 崔融撰,王起注。
安邦策一卷 郭元振撰。
武成王庙十哲赞一卷 卢挺撰。
杜元颖五题一卷
〔鉴按:卷数原阙,下穷愁志同,今据宋志校补。〕
穷愁志二卷□李德裕撰。
牛僧孺论集一卷
丁友亮唐兴赞论一卷
〔鉴按:赞当作替。〕
吴武陵书一卷
大中年与凉州书一卷 夏侯韫撰。
顾云启事一卷
吴越石壁记二卷 钱镠撰。
〔鉴按:宋志一卷。〕
离骚约二卷
质论一卷 徐铉撰。
〔鉴按:通志略二卷,东观余论校正崇文总目云,李后主与徐铉书云,为尔于质论,前作得一小叙子,即此论也。〕
唐孝悌赞五卷 乐史撰。
元稹制集二卷 李绅注。
李绅批答一卷
〔鉴按:此条与总集类重出。〕
翰槀八卷 封敖撰。
中和制集十卷 刘崇望撰。
吴融制诰一卷
舟中录二卷 钱珝撰。
李磎制集四卷
李虞仲制集四卷
乐朋龟纶阁集十卷
红药编五卷 和凝撰。
程逊辛卯录十卷
干旗制集六卷 崔氏(名失)撰。
翰苑制草集二十卷
王内翰制集十二卷
江南揖议录七卷 陈岳撰。
朱梁制诰二卷
九炼书一卷 郭元振撰。
论议表疏集十二卷
令狐綯荐子集及谏疏一卷
朱朴杂表一卷
常庄谏疏集三卷
曾致尧直言集一卷
〔鉴按:以上原卷六十四。〕
○别集类七
共六十二部,计五百三十六卷。
〔鉴按:今核计实六十部,计五百六十五卷。〕
龙筋凤髓十卷 张文成撰。
令狐楚梁苑文类三卷
李程表状一卷
临淮尺题二卷 武元衡撰。
樊南四六甲集二十卷 李商隐撰。
汉南真藁集十卷
湘南应用三卷 罗隐撰。
真珠集五卷 李嵩撰。
骆宾王百道判一卷 原释,以下俱阙。(见天一阁钞本。)
郑宽百道判一卷
崔锐判一卷
吴康仁判一卷
苑咸集一卷 李林甫撰。
〔鉴按:旧本苑讹作阮,今校改。〕
贺知章入道表一卷
樊南四六乙集二十卷 李商隐撰。
问遗杂录三卷
赵玲表状集一卷
甘棠集三卷 唐刘邺撰。
薛逢别纸十三卷
顾氏遗编十卷
安定集十卷 胡曾撰。
愈风集十卷 卢嗣业撰。
吕城后寓集五卷 毛文晏撰。
金台倚马集五卷 朱阅撰。
樊景四六集五卷
桂苑笔耕二十卷 崔致远撰。
崔致远四六集一卷
张濬书状一卷
〔鉴按:通志略书作表。〕
李巨川四六集三卷
沈文昌记室集三卷
王次宗集六卷
黄台江西表状二卷
彭霁杂状启一卷
〔鉴按:通志略彭作彬。〕
纂新文苑十卷 顾云撰。
敛河集十五卷 张泽撰。
〔鉴按:通志略敛作饮。〕
郑准四六集一卷
淮海寓言七卷 罗隐撰。
吴越应用集三卷 罗隐撰
金台凤藻集五十卷 李氏(名失)撰。
恭翔表奏十卷
〔鉴按:敬作恭,避讳,说见前。〕
新集宝囊五卷 梁严虔撰。
李琪应用三卷
白岩四六五卷
罗贯书启二卷
华林集三卷 公乘亿撰。
苏易简章表十卷
虢略七卷 杨亿撰。
林鼎吴江应用集二十卷
汤筠戎机集五卷
从军稿二十卷 汤文圭撰。
汤文圭笔耕一卷
启霸集三十卷 宋浔撰。
〔鉴按:宋志作朱浔,上有昌吴二字。〕
镂冰集略三卷
李洪皋表状一卷 马氏(名失)编。
金行启运集十卷 庾传昌编。
经讳略一百卷 李伪撰。
南燕染翰集十卷 王铎撰。
磨盾集一卷
孙光宪笔备集十卷
孙光宪金台集四十卷
〔鉴按:以上原卷六十五。〕
○文史类
共二十五部,计七十卷。
〔鉴按:实九十部。〕
文心雕龙十卷 刘勰撰。
钟嵘诗品三卷
王昌龄诗格二卷
画公诗式五卷
姚合诗例一卷
贾岛诗句图一卷 李洞编。
〔鉴按:旧本脱诗字。〕
文章龟鉴一卷 倪宥编。
倪宥诗图一卷
炙谷子诗格一卷 王叡撰。
诗格一卷
〔鉴按:王维、王昌龄、王杞、元克、徐锐、僧齐己,僧神彧,并有诗格一卷,此书未知何人所撰。〕
白氏制朴三卷 白居易撰。
〔鉴按:宋志一卷。〕
浩虚舟赋门一卷
纪干俞赋格一卷
〔鉴按:通志略宋志纪并作纥。〕
赋诀一卷 范传正撰。
翰林论三卷 李充撰 原释,以下俱阙。(见天一税钞本。)
孙郃文格二卷
古今诗文秀句二卷 元克编。
〔鉴按:通志略、宋志文并作人,此作诗文,疑误。〕
续古诗人秀句二卷 僧元鉴编。
〔鉴按:古下疑脱今字。〕
诗律大格一卷
大中新行诗格一卷 王起撰。
应求类上下二卷 刘遽编。
贾岛诗格一卷
〔鉴按:宋志格下有密旨二字。〕
赋枢三卷 张仲素撰。
〔鉴按:宋志一卷。〕
王瑜文旨一卷
登科记题解二十卷 乐史撰。
〔鉴按:以上原卷六十六。〕
崇文总目
附錄:
崇文總目十二卷(永樂大典本)
宋王堯臣等奉勅撰葢以四館書併合著錄者也宋制以昭文史館集賢爲三館太平興國三年於左升龍門東北建崇文院謂之三館新修書院端拱元年詔分三館之書萬餘卷别爲書庫名曰秘閣以别貯禁中之籍與三館合稱四館景祐元年閏六月以三館及秘閣所藏或謬濫不全命翰林學士張觀知制誥李淑宋祁等看詳定其存廢訛謬者刪去差漏者補寫因詔翰林學士王堯臣史館檢討王洙館閣校勘歐陽修等校正條曰討論撰次定著三萬六百六十九卷分類編目總成六十六卷於慶厯元年十二月已丑上之賜名曰崇文總目後神宗改崇文院曰秘書省徽宗時因改是書曰秘書總目然自南宋以來諸書援引仍謂之崇文總目從其朔也李燾續通鑑長編云崇文總目六十卷麟臺故事亦同中興書目云六十六卷江少虞事實類苑則云六十七卷文獻通考則云六十四卷宋史藝文志則据中興書目作六十六卷其說參差不一考原本於毎條之下具有論說逮南宋時鄭樵作通志始謂其文繁無用紹興中遂從而去其序釋故晁公武讀書志陳振孫書錄解題著錄皆云一卷是刊除序釋之後全本巳不甚行南宋諸家或不見其原書故所記卷數各異也考漢書藝文志本劉歆七畧而作班固已有自註隋書經籍志參考七錄互註存佚亦沿其例唐書於作者姓名不見紀傳者尙間有注文以資考核後來得畧見古書之崖畧實緣於此不可謂之繁文鄭樵作通志二十畧務欲凌跨前人而藝文一畧非目睹其書則不能詳究原委自揣海濵寒畯不能窺中秘之全無以駕乎其上遂惡其害巳而去之此宋人忌刻之故智非出公心厥後托克托等作宋史藝文志紕漏顚倒瑕隙百出於諸史志中最爲叢脞是卽高宗誤用樵言刪除序釋之流弊也宋人官私書目存於今者四家晁氏陳氏二目諸家藉爲考証之資而尤袤遂初堂書目及此書則若存若亡幾希湮滅是亦有說無說之明效矣此本爲范欽天一閣所藏朱彛尊抄而傳之始稍見於世亦無序釋彛尊曝書亭集有康熙庚辰九月作是書跋謂欲從六一居士集曁文獻通考所載别抄一本以補之然是時彛尊年七十二矣竟未能辦今以其言考之其毎類之序見於歐陽修集者秖經史二類及子類之半馬端臨文獻通考所載論說亦然晁公武讀書志陳振孫書錄解題皆在通考之前惟公武所見多通考一條陳氏則但見六十六卷之目題曰紹興改定者而巳永樂大典所引亦卽從晁陳二家目中採出無所增益巳不能復睹其全然蒐輯排比尙可得十之三四是亦較勝於無矣謹依其原次以類補入釐爲一十二卷其六十六卷之原次仍注於各類之下又續宋會要載大觀四年五月祕書監何志同言慶厯間集四庫爲籍今按籍求之十纔六七宜頒其名類於天下總目之外别有異書並借傳寫紹興十二年十二月權發遣旴眙軍向子固言乞下本省以唐藝文志及崇文總目所闕之書註闕字於其下付諸州軍照應搜訪云云今所傳本毎書之下多注闕字蓋由於此今亦仍之王應麟玉海稱當時國史謂總目序錄多所謬誤黄伯思東觀餘論有校正崇文總目十七條鄭樵通志校讐畧則全爲攻擊此書而作李燾長編亦云總目或有相重亦有可取而誤棄不錄者今觀其書載籍浩繁牴牾誠所難保然數千年著作之曰總滙於斯百世而下藉以騐存佚辨眞贋核同異固不失爲冊府之驪淵藝林之玉圃也(四庫全書總目卷八十五·史部四十一·目錄類一)
崇文總目一卷
景祐初學士王堯臣同聶冠卿郭縝【案文獻通攷作稹】吕公綽王洙歐陽脩等撰定凡六十六卷諸儒皆有論議歐公文集頗見數條今此惟六十六卷之目耳題云紹興改定【案晁公武讀書志是書刋正訛謬條次之凡四十六類計三萬六百六十九卷通考作總目六十四卷此云一卷者或因鄭漁仲之言以排比諸儒毎書之下必出新意著説嫌其繁蕪無用故紹興中從而去其序釋僅存其目也】(四庫全書·史部·目錄類·經籍之屬·直齋書錄解題卷八)
崇文總目一卷
右唐朝崇文院書目也隋嘉則殿書三十六萬卷至唐散失已多崇文書比之唐十得二三而已自經丙午之亂存者無幾矣(四庫全書·史部·目錄類·經籍之屬·郡齋讀書志卷二下)
崇文總目六十四卷
鼂氏曰皇朝王堯臣等撰書刋正訛謬條次之凢四十六類計三萬六百六十九卷康定三年景祐中詔張觀李若谷宋庠取昭文史館集賢祕閣書成堯臣及提舉官聶冠卿郭稹加階邑編修官呂公綽王洙刁約歐陽修楊儀陳經各進秩有差國史謂書録自劉向至毋焸所著皆不存由是古書難考故此書多所謬誤
陳氏曰時撰定諸儒皆有論議歐公文集頗見數條今此惟六十六卷之目耳題云紹興改定
夾漈鄭氏曰崇文總目衆手爲之其間有兩類極有條理古人不及後來無以復加也道書一類有九節九節相屬而無雜揉又雜史一類雖不標别然分上下二卷即爲二家不勝冗濫及覩崇文九節正所謂大熱而濯以清風也雜史一家隋唐二志皆不成條理今觀崇文之作賢於二志遠矣此二類徃徃是一手所編惜乎當時不盡以其書屬之也
又曰崇文總目出新意毎書之下必著説焉據標類自見何用更爲之説且爲之説也已自繁矣何用一一説焉至於無説者或後書與前書不殊者則强爲之説使人意怠且太平廣記者乃太平御覽别出廣記一書專記異事奈何崇文之目所説不及此意但以謂愽采羣書以類分門凢是類書皆可博採羣書以類分門不知御覽之與廣記又何異崇文所釋大槩如此舉此一條可見其他(四庫全書·史部·政書類·通制之屬·文獻通考卷二百七)
國朝崇文總目王堯臣等撰也其書之總數凡三萬六百六十九卷自太祖平定四方天下之書悉歸藏室太宗真宗訪求遺逸起祕閣以貯禁中之籍至景祐中仁宗始詔羣儒校定修為總目嘉祐搜訪闕書目首載嘉祐六年六月訪求遺書詔書盖崇文總目書成後仁宗患祕府所藏遺逸尚多於是開獻書之路下諸道求訪皇朝祕閣書目不知作者以類分二十九門總六千七百九卷史館新定書目不知作者載皇祐史館所藏書其目分經史子集四部總一萬四千四百九卷國子監書目熈寧中國子監書庫鬻書之數總一百二十五部祕書省書目不知作者録祕閣書目凡一萬四千九百餘卷髙宗中興紹興初再改定崇文總目與祕書省續編到四庫闕書至淳熈中陳騤等復定中興館閣書目與崇文總目並行參會衆見輯成書目七十卷等例一卷凡五十二門計見在書四萬四千四百八十六卷較之崇文所載實多一萬三千八百一十七卷復參三朝所志多八千二百九十卷兩朝所志多三萬五千九百九十二卷【並中興書目編集古録歐陽修所撰】自三代以迄秦漢隋唐五代古文籀篆分隷諸家之字書莫不皆有序卷帖次第無時世後先者盖隨其所得録之耳(四庫全書·子部·類書類·群書考索卷十八)
慶厯崇文總目
慶厯元年十二月己丑翰林學士王堯臣等上新修崇文總目六十卷【堯臣與聶冠卿郭稹吕公綽王沬歐陽修等撰以四館書并合著録 中興書目云六十六卷當考 國史志崇文總目六十六卷序録一卷多所繆誤 長編云總目亦有可取而誤弃不録者】其書總數凡三萬六千六十九卷自太祖平定四方天下之書悉歸藏室太宗真宗訪求遺逸小則償以金帛大則授之以官又經書未有板者悉令刋刻由是大備起秘閣貯之禁中景祐元年閏六月以三館秘閣所藏有繆濫不全之書辛酉命翰林學士張觀知制誥李淑宋祁將館閣正副本書看詳定其存廢偽謬重復並從刪去内有差漏者令補寫校對倣開元四部録約國史藝文志著為目録仍令翰林學士盛度等看詳至是上之庚寅以提舉張觀宋庠王堯臣及冠卿稹並加階封編修吕公綽等進職崇文目有目録十九部一百七十九卷始於符瑞圖目一卷終於學士院雜撰目一卷(四庫全書·子部·類書類·玉海卷五十二)
崇文總目
王堯臣(字伯庸;號不詳) (北宋) 撰(官修)
王洙(字原叔;號不詳) (北宋) 撰(官修)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文忠) (北宋) 撰(官修)
部:史 類:目錄類 屬:經籍之屬
參考資料:(《四庫大辭典》)
六十六卷,北宋王堯臣等撰。王堯臣(1003—1058),字伯庸,应天府虞城(今属河南省)人,著名目录学家。仁宗天圣五年(1027)进士第一,授将作监丞、通判湖州。累擢权知制诰、翰林学士。宋夏战事起,历任陕西体量安抚使、泾原路安抚使,于边防部署、将帅任用等事多所建言。又为权三司使,迁翰林学士承旨兼端明殿学士,为群牧使。皇祐三年(1051),充枢密副使。至和三年(1056),拜参知政事。宋初,以史馆、昭文馆、集贤院为三馆,掌修史、藏书、校书。太宗即位后,修建三馆书院,赐名崇文院,收藏三馆书籍。端拱元年(988),又在崇文院中堂建秘阁,仍与三馆总称崇文院,藏三馆真本书籍及书画。三馆秘阁分别都编有库藏目录,真宗时综合这些书目修成《三朝国史艺文志》,著录了太祖、太宗、真宗三朝的官府藏书三万六千二百八十卷。仁宗景祐元年(1034),以三馆、秘阁所藏有谬滥及不全之书,遂命翰林学士张观、知制诰李淑、宋祁定其存废、删去重复、补写校对差漏,“仿开元四部录,约国史艺文志,著为目录”。(《玉海》卷五二《书目藏书》)参预编录者,又有歐陽修、宋庠、王洙、吕公绰及聂冠卿、郭稹等。前后历时七年半,至庆历元年十二月(1042年1月),由翰林学士承旨王堯臣领衔上奏,仁宗赐名《崇文總目》。神宗以崇文院为秘书省,又命访遗书增补入总目,徽宗时更名为《秘书总目》。《崇文總目》六十六卷,按四部分四十五类。经部八卷九类:易类、书类、诗类、礼类、乐类、春秋类、孝经类、论语类、小学类。史部十五卷十三类:正史类、编年类、实录类、杂史类、伪史类、职官类、仪注类、刑法类、地理类、氏族类、岁时类、传记类、目录类。子部三十三卷二十类:儒家类、道家类、法家类、名家类、墨家类、纵横家类、杂家类、农家类、小说类、兵家类、类书类、算术类、艺术类、医书类、卜筮类、天文占书类、历数类、五行类、道书类、释书类。集部十卷三类:总集类、别集类、文史类。全目共著录北宋前期图书三千四百四十五部,计为三万零六百六十九卷。其编纂体例,有叙有释,主要为歐陽修所撰写。《欧阳文忠公集》中有《崇文总目叙释》一卷,经部八类各一则,史部除目录类每类一则,子部儒家类至兵家类每类一则,即所谓“叙”。每部书下,都有提要,即所谓“释”,介绍撰人姓氏、篇卷存佚、本书沿革以及得失品评等。该书类目的变动,最为引人注目的是,道经、佛经正式列为子部的两个类目。该书目至南宋已不甚流行,各家著录其卷数参差不一。明嘉靖至万历年间,范钦天一阁有该书目藏本。清康熙年间,朱彝尊抄录天一阁藏本,使该书目再现于世。乾隆年间,编纂《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该书目,虽已不能复其全貌,但搜辑排比尚可得其十之三四。又依其原次,以类补入,分为十二卷,原六十六卷之序次仍注于各类之下,又续以《宋会要》所载徽宗大观四年、高宗绍兴十二年所搜访之书及已缺情况。嘉庆年间,钱东垣兄弟、秦鉴等据家藏天一阁抄本,搜辑补遗,撰成《崇文总目辑释》五卷、《补遗》一卷,得原叙三十则、原释九百八十条,引证四百二十条。原释无从考见者,乃稽诸史志,补释撰人,并批注考证,纠其讹漏,间以商榷之语,是为“汗筠斋丛书”本。其后,“粤雅堂丛书”、“后知不足斋丛书”、“丛书集成”等本,都属这后一个系统的翻刻或排印。